「藝管所是一道大菜,要自己動筷子、自己去吸收,這裡都提供了很多的養分。」
— 歐陽穎華 92級校友 (力譔堂整合行銷公司負責人)
因為一場花卉藝術展覽,開啟了歐陽穎華踏入藝術文化圈之路。
歐陽穎華在進入北藝大藝管所前從事農業行銷工作,並在公司擔任要職,因為一次機緣巧合到北藝大協助辦理花卉藝術展,喚醒了自己一直喜歡藝術文化的心,因而選擇進入藝管所,希望吸收更多對此產業的認識和了解。
他坦言,本來對藝術文化圈子並不熟悉,但入讀藝管所後,讓他思考文化藝術有其發展的機會,因為當時的藝術圈子相對純粹,以藝術家為主,較著重藝術形式和行為的展現。反之,對藝術再進一步的發展來說,企劃、財務、人力及營運管理,其實是不可或缺,因此,他看準了這個「藍海」,於畢業後創立與藝文服務相關的公司。
理論與實踐並重 融合學習與工作
說到藝管所的課程和工作實踐的關係,歐陽穎華認為藝管所的課程可以分為兩個面向,一個是對學習文化藝術新的認識和理解,因為所內的課程能夠讓學生理解台灣文化藝術的發展,以從目前產業化面臨的問題作出討論,建立起學生對文化藝術的基本概念。
另一面向是驗證自己原有的工作經驗和能力,所內的專業項目課程,例如管理會計、團隊經營等,歐陽穎華表示雖然日常工作已長期接觸相關項目,但理論上卻不太熟悉,因此,進研究所讓他可以進行對應的驗證,同時也透過藝文產業的相關案例作理解和整合。
對歐陽穎華來說,藝術文化管理的原則和技巧與其他行業是相通,但能夠應用的策略和方法相對其他行業少,也沒有一般行業產業化的過程。而藝管所的課程能夠將學術理論和產業實際操作融合,有助同學於藝文產業的工作。
互相汲取所長 整合最大力量
除了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更重要是與同儕之間的相處和交流。歐陽穎華記得當時班上有許多同學也是在職生,大家都是業界精英,而每位也有其領域的專業。透過同學之間的深入討論與交流,讓彼此都收穫不少。「當時班上有各樣的演出團隊,也可能會面臨到經營的困難,會跟我們分享;有些是公營單位主管,有很多文化行政管理的經驗,他的作業模式或是對公共政策、文化政策的熟悉度就會很高;還有做社區營造的同學,我們也會得到很多社區營造的經驗、問題等等。」
說到「領導與決策高階經理人藝術碩士在職專班」會否產生類似的協同效應時,他認為在職同學在業界擁有豐富資源和能量,再加上所上老師的經驗和與業界關係,若然能夠好好善用,相信可以產生一個比較大的整合力量,能夠讓大家有許多不同管道進行對外的連結,或提升對這個專業領域的理解和認識。因此他形容學校和所內為同學提供了「一桌菜」,但需要靠自己好好把握機會,進行串連,選擇想吃甚麼菜,才能達到最大的成效,吸收最好的營養。
一定要有態度,態度很重要!
「在職生要抱持一個探究真理的態度,要來『求真』!」歐陽穎華認為在職專班的同學在此課程要先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個態度,他形容在職生是一個有能量的機器人,需保持主動和開放的態度,吸納更多的知識、能量,然後消化、組織再整合,轉化成自己對未來操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他建議同學更加需要多元化地進入學習環境,透過學校這個平台引進新的觀念,為自己帶來新衝擊或是新思考模式和對未來的想像,因為在產業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學理上的東西與實際操作會有很大的衝突和不同,鼓勵同學可以藉由課程,在激盪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求取最大的公約數,取得未來發展最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