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藝管所是一個藝術行政的平台。」

— 洪志蕾 90級校友(國家兩廳院前公共溝通部經理)

究竟要選擇站在聚光燈下當一位舞者,還是要跑到幕後成為演出製作不可缺少的藝術管理人?洪志蕾從國小開始接受舞蹈班的訓練,因此要選擇大學時,也順理成章考進北藝大舞蹈系。直到大三,她開始思考未來的職涯規劃,因理解到舞者的職業壽命有限,而自己逐漸對藝術行政,以及表演製作中台前幕後的工作深感興趣,所以當時便四處跑到外系修讀有關舞台監督和藝術管理的課程,也慢慢確立要在藝文圈中以藝術行政身份工作的目標。

北藝大藝管所是全臺第一所綜合藝術展演與經營之研究所,剛好洪志蕾畢業那年遇到藝管所成立,所以抓緊機會報考。雖然第一屆未能成功考上,但她堅持要成為藝術管理人的決心,她在第二屆招生時成功考上。

不同背景激盪火花 課程設計多元全面

「我還記得當時全班二十五人,只有我跟另外四位同學是一般生,是『藝管小白』,其他同學都是在職生,在業界都是經驗豐富的前輩,比如說有藝文線的資深記者。」洪志蕾表示除了班上同學,藝管所的老師也是藝文圈内的資深工作者,並在藝文機構擔任要職,與外界連結多,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機會。

再者,因為藝管所的課程多元,開拓了洪志蕾建立在藝術行政角度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一直只在舞蹈圈,對於文化政策、團隊管理,不論是劇團、舞團都會比較少機會涉獵到。」而在藝管所課堂內外與同學和老師的討論與交流,或是彼此的經驗分享,聽到大家對產業的看法,都能激盪出不同火花,對在文化產業工作獲得許多啟發。

除了在課堂中知識互換外,藝管所的其中一個畢業門檻是產業實習或工作。洪志蕾沒有選擇舞蹈相關的團隊,反而選擇臺北愛樂合唱團和朱宗慶打擊樂團實習,希望從不同領域中了解藝術行政。「直接進入團隊實習,可以看看團隊如何工作,會對專業團隊的運作有深入的觀察。」把課堂獲得的知識,再加上課外的實踐,能夠更鞏固對藝術行政的認知。

培養藝管思維脈絡 提升藝術文化視野

「無論你是藝術背景或是非藝術背景,我都會鼓勵唸北藝大藝管所。」洪志蕾提到有藝術背景的同學,來唸藝管所的動機是希望踏出自己的舒適圈,並思考未來的職涯規劃,很多人都對創團、行政、製作及其他幕後工作有興趣。而藝術科系與藝管所課程中所使用的「腦袋」不一樣,藝術科系較著重創作與表演;而藝管所較著重邏輯與架構。她以寫論文為例,就算選擇畢業製作的同學也需要把製作過程轉化成文字,而論文寫作過程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提升邏輯思考能力,令思考方式轉換。

如果有藝術家希望轉換跑道,以創團為目標,洪志蕾認為入讀藝管所也會有助益。「如果以後要申請補助,能搞清楚行政流程,了解行政管理的方法,會對你創團比較有幫助。」藝管所能夠讓同學釐清藝術行政管理的脈絡和邏輯,甚至在同儕之間,大家在處理類似事情時,互相交流作法,並促進彼此思考,有利提升工作效率及品質。

另一方面,北藝大本身就是擁有豐富藝文資源的學校,因此也有助非藝術背景,但對藝文有興趣的同學學習。「在北藝大藝管所上課的好處是可以去其他科系,音樂、戲劇、舞蹈,甚至美術系上課,了解不同領域。」洪志蕾認為除拓展不同藝術領域的視野,同學也可以參與藝術科系的年度展演、關渡藝術節,更可以到「三廳一館一院」(音樂廳、戲劇廳、舞蹈廳、電影院及關渡美術館)欣賞展覽和演出,增加接觸藝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