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研究生
|
題目
|
學校
|
系所
|
畢業 學年度
|
學位 類別
|
頁數
|
連結
|
| 285 |
洪櫻芬 |
「銅鑼浴」參與者的美感經驗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9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tgzdg6 |
| 284 |
程敏鳳 |
我國表演藝術團隊因應臺灣2050淨零轉型政策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4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rabzs |
| 283 |
蔡幸燕 |
以創新抵制理論探討觀眾對線上觀賞現代戲劇表演之付費意願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9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pghdb9 |
| 281 |
王韻伶 |
名人故居維護管理成效之指標建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8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nyn27 |
| 280 |
黃沛瑄 |
以結構洞觀點探析臺灣文化觀光旅行業之文化價值鏈與中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3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6xf9c |
| 279 |
朱郡瑟 |
沉浸式展覽之體驗設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4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rq3wr |
| 278 |
方怡婷 |
社區節慶的地方資源與動員之實踐—第十屆鬧熱關渡節製作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1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t625h |
| 277 |
童琬婷 |
運用組織管理方法帶動地方參與—〈I POP 新園記〉製作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5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8kcye |
| 276 |
謝郁璇 |
臺灣畫廊形塑視覺藝術創作者品牌之研究—品牌共鳴模型觀點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9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36xuy |
| 275 |
李仕洋 |
女性馬戲表演者之創作培育與展演計畫— 《2022女子馬戲平台》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2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nt8dr |
| 274 |
高翊愷 |
東南亞性別網絡 2.0:虛實駐村 — 跨城市的實體與線上藝術家駐村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0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e68s7 |
| 273 |
黃潔瑜 |
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澳門酒店參與 「藝文薈澳」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4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7bwvr |
| 272 |
張舜雅 |
臺灣大型藝文活動風險因素指標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4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wuya2 |
| 271 |
邱怡慈 |
臺灣長銷劇品牌接觸點對消費者決策旅程之影響——以《妳歌》觀眾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9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atg82 |
| 270 |
謝宇泉 |
基於服務創新理論探討台灣公設美術館共融的推動方式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5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m8uak |
| 269 |
徐偉峻 |
基於關係人口建立的地方創生策略個案研究-以星濱山共創工作室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12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yw54r |
| 268 |
邱茹綾 |
專業舞蹈表演者轉職藝術行政工作之人格特質轉變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3 |
碩士 |
8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72uts |
| 267 |
尤郁雯 |
表演經紀契約要素研究 -以現代國樂演出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21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8d297 |
| 266 |
龔莨毓 |
傳統工藝保存的隨創:台灣蓪草學會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5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wvpm9 |
| 265 |
余庭語 |
演出製作的統籌與觀眾開發—2024高雄春藝許程崴製作舞團《Kidult》製作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8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3427u |
| 264 |
蔡欣佩 |
探討NFT在藝術的創新使用:以藝術創作者的採用經驗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3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tuj5e |
| 263 |
徐子芮 |
新創獨立樂團的創業過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0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5x7hq |
| 262 |
林映暉 |
取得臺灣表演藝術科系學位的香港學生留臺之工作適應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5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e83d24 |
| 261 |
李靜如 |
舞鈴劇場「2023年《VALO二部曲-島嶼》、《怪奇烏鴉》」行銷策略實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3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mu2k67 |
| 260 |
何岱玲 |
台灣藝術創作者生活經驗與創作關係之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1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wxnj8 |
| 259 |
林峯 |
虛擬偶像表演之美感經驗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c9282m |
| 258 |
謝彤妍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布袋戲人才訓練成效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4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k9w8n |
| 257 |
陳聖婷 |
臺灣現代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職能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7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wa6e8 |
| 256 |
謝芳茵 |
2023臺北藝術節《給植物的音樂會》系列節目: 藝文場館製作統籌新樣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1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wfyz2 |
| 255 |
張惠婷 |
臺北市國際博物館日-深化群眾與文化館所連結行動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8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hw6u5 |
| 254 |
楊尚潔 |
以UTAUT2模型探究消費者關注博物館Instagram官方帳號之關鍵因素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2 |
碩士 |
12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rp4d5 |
| 253 |
蕭藝萱 |
臺灣南管館閣成員社群意識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9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th2w9 |
| 252 |
徐伊佩 |
玉井芒果節地方感形塑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0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mm8p89 |
| 251 |
孫瑞君 |
臺灣大型音樂劇長銷演出製作方法探討— 瘋戲樂工作室《台灣有個好萊塢》2022不同返享版製作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1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rft23 |
| 250 |
賴婉玲 |
運用團體動力學觀點分析青少年劇場團體動力結果 —以阮劇團《草草戲劇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2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923m9 |
| 249 |
程馨柔 |
國內美術館Instagram追蹤者之使用動機、態度與行為意圖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0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sxwbn |
| 248 |
張麗珍 |
藝術行政人員感知組織領導者領導風格之影響- 以臺灣現代戲劇團隊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9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up8656 |
| 247 |
方詩涵 |
探討虛擬實境藝術創作之觀眾美感體驗:以黃心健《輪迴》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3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wusu2 |
| 246 |
蘇玲玉 |
探討節慶活動中的都市品牌與都市行銷-以桃園鐵玫瑰音樂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1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x69ay |
| 245 |
邱思頴 |
以「敘事分析」看鳳山黃埔新村的眷村文化政策制度化發展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4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h59uc8 |
| 244 |
蕭伃棻 |
臺灣表演藝術團隊辦理演後座談活動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6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99yqv |
| 243 |
楊婉穎 |
屏東縣返鄉創業夫妻之女性角色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9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scw78 |
| 242 |
周尚儀 |
體驗經濟再確認:靈性體驗之自我民族誌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11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mc9sf |
| 241 |
翟允翎 |
臺灣民眾劇場的劇作趣向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1 |
碩士 |
9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zp4f5n |
| 240 |
葉又甄 |
跨領域創作製作流程之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9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e6v5h4 |
| 239 |
羅苡榕 |
臺灣舞蹈表演者職業困境:工作價值觀、角色衝突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0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9a668 |
| 238 |
許祐甄 |
月津港燈節現地策展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1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ufqsp |
| 237 |
尤文君 |
風險社會下視覺藝術非營利組織之影響層面指標建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1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cedz8 |
| 236 |
林筠敏 |
文化導向城市再生之規劃研究:以月津港燈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9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d8svy |
| 235 |
邱詩盈 |
從委託代理人理論檢視公辦民營藝術村之個案研究-以竹東文創藝術村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2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7hm58 |
| 234 |
朱珮慈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技術劇場職能導向人力資源發展之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0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9wv8r |
| 233 |
焦惠芬 |
流行音樂演出的5G科技應用實作—以2021桃園鐵玫瑰音樂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3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x636n |
| 232 |
陳姿穎 |
界限內的自主:以賦權理論探討準政府組織與政府之權責關係—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2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cmje4 |
| 231 |
李芷蔚 |
表演藝術研發平台知識分享行為意圖及行為阻礙因素—以新點子實驗場IDEAS lab-R&D計畫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14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pn874j |
| 230 |
戴千晴 |
台灣現代舞專業編舞家職能基準建置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21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r7zc3 |
| 229 |
劉侑庭 |
音樂表演類自媒體從業人員職能建置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9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jqtf6 |
| 228 |
徐爍 |
音樂創作者創作動機之心理支持要素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10 |
碩士 |
5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wqbwe |
| 227 |
廖非比 |
突圍與創新:以隨創觀點探討臺灣劇場獨立製作人之人力及網絡資源籌用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8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egzf9 |
| 226 |
郭芳萍 |
淼淼製作「2020冬季定目劇《杏仁豆腐心》暖心過冬限定」畢業製作之製作人角色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7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du5rj |
| 225 |
沈奕如 |
地方文學館的地方化──以臺中文學館與臺中作家典藏館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8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9uq6w |
| 224 |
許育銀 |
臺北市地方文化館紀州庵文學森林 「城南文史前進校園」行動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3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gzyw8 |
| 223 |
林珣甄 |
透過藝術的關係連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創作計畫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0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4p289 |
| 222 |
廖品薇 |
5G劇場製作、知識管理與成果評估——以國家兩廳院《萬花鏡-折射出每個人未完成的故事》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0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2fanu |
| 221 |
鄭維萱 |
臺灣搖滾音樂節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5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ypv3c9 |
| 220 |
張佩儀 |
台灣新詩跨媒介改編歷程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8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383wc |
| 219 |
何依庭 |
名人故居參觀動機、體驗價值、 滿意度、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7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pjpn7 |
| 218 |
吳亭潔 |
合作的藝術:2012-2017年臺北藝術節推動國際共創戲劇節目之 開放式創新模式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9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mu457e |
| 217 |
梁施琦 |
公立美術館知識生產的實踐:廣州三年展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4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bu4vk |
| 216 |
楊正濃 |
紀錄片 《日暮歸鄉》製作暨映演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7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6f998 |
| 215 |
莊馥鴻 |
跨域整合製作的實踐:台北愛樂三大神劇計畫之孟德爾頌《以利亞》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9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bw2359 |
| 214 |
陳君文 |
展示作為文化資產再利用方法之經濟價值探討 -以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8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5bc82 |
| 213 |
李明智 |
為流行音樂產業召喚吉他: 因為愛琴—吉他音樂節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4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ufguu |
| 212 |
羅兆晴 |
香港藝術聚落的群聚效應—以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1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3nvuq |
| 211 |
張榆萱 |
臺北地區宮廟文創商品設計脈絡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4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qjfet |
| 210 |
歐陽萱 |
國防美術館教育措施之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8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dhmcx |
| 209 |
周昱伶 |
社會臨場感對社群媒體使用者之影響 -以藝文類型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1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qkgh5 |
| 208 |
丁福寬 |
盜火劇團《消失台北》之製作統籌身分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2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e833xh |
| 207 |
王瑞儀 |
商演媒合平臺商業模式建構初探——以新創電商SHOWOW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9 |
碩士 |
13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359cx |
| 206 |
蔡孟秦 |
歷史建築的再利用 -以老房子文化運動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7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5bc82 |
| 205 |
陳怡吟 |
表演藝術節策展人之研究- 以臺北藝術節為例(2012-2019)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9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e2f8mv |
| 204 |
楊豐維 |
藝術教育地方實踐的創新推廣:「趨勢青春藝動計劃」與「小鎮藝術節」 聯合製作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2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cdu9y |
| 203 |
蕭云柔 |
「竹圍工作室」志願服務者協力關係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1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cdu9y |
| 202 |
蔡宇婷 |
地方文化產業復興之個案研究—以宜蘭天然染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22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6ye2k |
| 201 |
黃郁庭 |
民間組織在文化治理中的資源選擇 ——以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4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y2449s |
| 200 |
林筱倩 |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藝術家駐村作品地方感呈現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1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4m72v |
| 199 |
彭瀚萱 |
我國縣市文化中心之營運評估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20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u4g9c |
| 198 |
石珮君 |
台灣獨立書店作為經營者之文化生產場域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2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2y2p9 |
| 197 |
吳婉琳 |
慈善募款製作計畫 -以「當未來微笑」爵士音樂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1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2b28y |
| 196 |
莊執中 |
以組織變革深化藝術節與地方連結-2019年第五屆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製作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9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tade8k |
| 195 |
周子淨 |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參與者的動機、涉入程度與忠誠度之關係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8 |
碩士 |
15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d6n2n5 |
| 194 |
黃碩君 |
初探美術館之場所精神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1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99384 |
| 193 |
吳金玲 |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自然藝術工作假期」 參與者經驗學習歷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0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qe68m |
| 192 |
黃婷婕 |
臺灣表演藝術者進入大陸演出之人力資源探討-以如果兒童劇團「巧虎兒童劇」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1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nbxj5 |
| 191 |
韓筱賢 |
華人民俗節慶在多元文化社會之轉型及其影響 —以馬來西亞柔佛古廟遊神為個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9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4nngg |
| 190 |
孫婕 |
西方音樂劇作品在中國在地化營運之個案研究–以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為對象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0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sj5ca5 |
| 189 |
蔣銘松 |
今日美術館公共教育民眾參與動機之個案研究: 以2018『博洛尼亞插畫展』北京站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1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3vc2a |
| 188 |
張耕瑄 |
參與式藝術策展個案研究─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4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wc6ht |
| 187 |
高培綺 |
工業遺產再利用中的文化產業群聚研究——以北京798藝術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9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av339 |
| 186 |
李佩儒 |
新類型公共藝術之社群意識元素探討: 以《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子計畫「社區劇場」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8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r6nat |
| 185 |
洪佩昀 |
藝文工作者社群媒體使用行為研究: 以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分析取徑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6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uxfp5d |
| 184 |
胡亭羽 |
2018《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專案之製作統籌角色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0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byptd |
| 183 |
俞佳佳 |
馬來西亞實兆遠的福州華裔地方認同感形塑個案研究
——以實兆遠墾場博物館為取徑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0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32896 |
| 182 |
王怡人 |
國家交響樂團古典音樂會觀眾之參與動機、滿意度、忠誠度關係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17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ek763 |
| 181 |
梁育立 |
演唱會觀眾生活型態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北部大專院校學生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9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23kem |
| 180 |
張懿 |
臺灣公立美術館的館內策展人角色之研究─以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92 |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huMMq/record?r1=1&h1=25 |
| 179 |
朱瑞莉 |
臺灣畫廊參與海外國際藝術博覽會之參展要素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7 |
碩士 |
29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ytja76 |
| 178 |
周玥 |
社群媒體對「藝術介入社區」的實踐過程之影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14 |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huMMq/record?r1=1&h1=28 |
| 177 |
蔡孟勳 |
藝術節慶之地方建構與實踐-以「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09 |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huMMq/record?r1=1&h1=31 |
| 176 |
張暢 |
當代華語流行音樂作詞人的職涯分析 -以台灣和大陸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1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8t6dx |
| 175 |
林汶智 |
京劇、歌仔戲跨域融合演出-《京歌》製作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2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9n4m3 |
| 174 |
謝鴻廷 |
台灣劇場舞台監督培育課程開發之建議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2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97fgy |
| 173 |
陳立緯 |
台灣婚紗攝影產業變遷研究:工作室的崛起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2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z4rr6 |
| 172 |
林雅芳 |
「2018 印象清華-物聯網科技藝術節」執行策展人製作實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1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vqxfc |
| 171 |
奚昊晨 |
文化距離、地理距離以及國內生產總值對於中國大陸文化產業商品出口額的影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9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7y4ur |
| 170 |
沈婷茹 |
藝術作為地方生態美學之媒介──以港口部落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55 |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huMMq/record?r1=1&h1=40 |
| 169 |
謝思盈 |
社會參與性藝術作為社會實踐-以國際紅豆社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3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tapyc7 |
| 168 |
王淳安 |
台灣藝術家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紮根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6 |
碩士 |
12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755sp |
| 167 |
李昭慶 |
臺灣當代繪畫創作在藝術場域中的實踐與困境—以台灣當代繪畫協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8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h6dscw |
| 166 |
李秉芳 |
《以生活作為抵抗》展演交流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2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sqqv5 |
| 165 |
謝珮文 |
從社群意識探討社會企業之社群經營-以共同工作空間「好伴駐創工作室」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5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73ku2 |
| 164 |
鄭亦汝 |
臺灣現代劇團藝術行政工作者的自我實現與工作價值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2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yx7677 |
| 163 |
彭曉筠 |
成人學習舞台劇表演的動機與轉化學習歷程-以綠光劇團綠光表演學堂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2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t464f |
| 162 |
鄭達敬 |
為未來創造現在-地方感再生提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9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utp4x |
| 161 |
楊世全 |
BL搖滾音樂劇《新社員》迷的二次創作現象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23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c54tj |
| 160 |
鍾儀 |
宜蘭椅設計大賞之設計符號與文本意義探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9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246z6 |
| 159 |
陳非易 |
藝術場館危機溝通策略分析-以國立故宮南院及臺中國家歌劇院危機事件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2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5ykmd |
| 158 |
曾佳翎 |
台北市地方文化館合作關係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2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x755f |
| 157 |
殷家慧 |
多元資金挹注文創產業之研究-以表演藝術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6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z3fdy7 |
| 156 |
邱致潔 |
表演工作坊的報紙媒體形象:2008-2015年的歷時性分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7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7anky |
| 155 |
林亞璇 |
文化治理之代理研究─以宜蘭縣「村落美學」策展人為個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6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qd88er |
| 154 |
朱薏安 |
高齡者文化參與之研究-以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樂齡日為個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54 |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huMMq/record?r1=1&h1=71 |
| 153 |
陳昭賢 |
臺灣廟口藝術國際移動計畫-臺灣廟口藝術展演製作進駐羅馬尼亞加拉茨國際民俗藝術節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3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bh7p4 |
| 152 |
梁竹君 |
臺灣現代劇團節目製作人職能基準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5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tu24g |
| 151 |
賴君柔 |
觀眾對當代音樂演出的美感體驗初探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2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f5832 |
| 150 |
劉洲松 |
臺灣表演藝術行政管理人員職業倦怠前因及其影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6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f6px7 |
| 149 |
周崇文 |
日本型社會參與藝術計劃之探討: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福田地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6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6u3sf |
| 148 |
洪思吟 |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設置及其展覽規劃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5 |
碩士 |
13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jheqr |
| 147 |
陳筱燕 |
馬來西亞吉隆坡地區中文獨立音樂節參與者互動關係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3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yt5mka |
| 146 |
張艾婕 |
涉入程度與Live House氛圍對於觀眾體驗之影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1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2hzrt |
| 145 |
郭惟佳 |
以社會行銷觀點探討台灣親子共讀圖畫書的推廣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3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j843h |
| 144 |
廖昀靖 |
台灣文化政策中建構地方想像的美學方法—以「宜蘭村落美學」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7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qa7t4d |
| 143 |
呂怡青 |
台灣古典音樂界以肖像照進行視覺傳播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4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h842n |
| 142 |
吳穎琦 |
中國大陸民辦藝術培訓機構行銷策略研究—以福州金太陽藝術培訓學校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1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yad43 |
| 141 |
董俊仁 |
跨越竹籬笆-臺灣眷村文化保存實踐與政策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26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dg356w |
| 140 |
蘇鈺娟 |
流行音樂演唱會科技應用之發展策略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2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d7g33 |
| 139 |
徐玉玲 |
新竹市「傑出演藝團隊徵選及獎勵計畫」之政策評估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3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2pr5m |
| 138 |
楊喆甯 |
台灣現代舞團組織變革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1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hv6e3 |
| 137 |
林佑靜 |
臺灣現代阿卡貝拉樂團發展之研究–以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3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9mb9j |
| 136 |
楊若琳 |
表演藝術觀眾開發:大學生之市場區隔與阻礙因素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4 |
碩士 |
11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4mcn2 |
| 135 |
熊賢正 |
臺灣行政法人制度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7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7u2a6 |
| 134 |
蔡昀芝 |
表演藝術行政的主流論述與勞動過程-以台北地區中、小型劇團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0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h34er2 |
| 133 |
詹明芳 |
視覺藝術專業創業者之創業動機與創業歷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0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h34er2 |
| 132 |
劉柏宏 |
藝企合作之公益贊助模式探討-臺北愛樂少年樂團「送你一對翅膀」音樂會製作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3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2zr98 |
| 131 |
阮楨鈞 |
從知識傳遞到共構參與−以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家駐校計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2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me7253 |
| 130 |
羅淑燕 |
香港業餘戲劇參與者的戲劇參與動機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0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548mu |
| 129 |
陳惟真 |
以計畫行為理論與涉入程度探討影展觀眾忠誠度-以金馬影展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2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yqh4w |
| 128 |
陳億珊 |
臺灣表演藝術團體義(志)工制度運作之個案研究:以「屏風小將」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0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yjdy3 |
| 127 |
張巧欣 |
青年觀眾表演藝術活動參與對心理幸福感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3 |
碩士 |
14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zjpjus |
| 126 |
洪芷寧 |
臺灣「獨立刊物」文化生產場域自主性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22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3mdd6 |
| 125 |
林曉雯 |
在歷史街區合作創業–以大稻埕為場景的大藝埕實踐計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13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m52bkc |
| 124 |
孫斌立 |
大學教育劇場技術製作管理研究: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9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ayuhv |
| 123 |
廖芝涵 |
空間實踐作為一種社會實踐—以台北市複合式藝文空間為研究案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16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5bqnn |
| 122 |
鄒昌荃 |
文化創意品牌平台建構之研究-以「簡單生活節」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12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tc72p6 |
| 121 |
石慧 |
藝術行政管理者對管理環境的能動性之研究——以80後湖南省長沙市民間藝文組織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1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2kxm4 |
| 120 |
陳萱白 |
靈活型生產關係與其自主性:以臺灣微型文化事業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11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8k3ec |
| 119 |
林質安 |
臺灣現代劇團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之公關溝通策略應用分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2 |
碩士 |
12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4xk3p |
| 118 |
華安綺 |
古建築營運志工運作模式發展:撫臺街洋樓個案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0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66kqh |
| 117 |
黃頌茹 |
香港現代舞蹈組織的行銷規劃研究──以城市當代舞蹈團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3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6r7a3 |
| 116 |
陳俞安 |
現代戲劇團隊藝術行政知識分享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0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k8q8h |
| 115 |
周敏帆 |
文化資產故事建立與應用之研究-以菁寮地方文化資產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5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3pfe3 |
| 114 |
宋建璋 |
臺灣表演藝術行政與管理人員職能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9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w3f5z |
| 113 |
宋郁芳 |
從社會交換理論探討藝企合作中介者之角色-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6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nr645 |
| 112 |
陳惠蘭 |
活化規劃的效益評估之指標建構—以澳門路環船人街棚屋規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22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tcj9x |
| 111 |
李孟融 |
分級獎助計畫對表演藝術團隊營運之影響以小規模戲劇團隊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6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583gu |
| 110 |
葉杏柔 |
行政與治理之間:從當代文化官僚角色重新看待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5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n63q9 |
| 109 |
簡鈺恬 |
藝術行政工作者的勞動過程研究─以非營利導向之視覺藝術組織行政工作者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3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2a484 |
| 108 |
劉秢錞 |
爭議性藝文事件的新聞建構分析—以建國百年搖滾音樂劇《夢想家》事件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1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9psh3 |
| 107 |
林嘉芬 |
藝術村作為文化保存實踐之再思考:以寶藏巖藝居共生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1 |
碩士 |
15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gz5mp |
| 106 |
葉潔如 |
新舞臺對表演藝術團隊服務品質之建構與執行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4huma |
| 105 |
蘇芝宇 |
洪麗芬的服裝藝術與行銷策略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0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qnf44 |
| 104 |
簡逸君 |
臺灣「獨立書店」的社群經營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2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hsj2y |
| 103 |
江政樺 |
臺灣原住民樂舞從祭儀到展演的劇場概念之研究:以「原舞者」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6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8fkq9 |
| 102 |
陳婉琳 |
原住民創作歌手及其獨立音樂組織經營之研究:以野火樂集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1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3n94f |
| 101 |
曾淑娜 |
從文化資產保存到體驗學習: 以澎湖縣卲貝村石滬群及其工法研習營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1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c5a2tj |
| 100 |
莊子信 |
中國國家話劇院品牌經營策略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9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tmsn6 |
| 99 |
歐曉燕 |
台灣原住民樂舞與展演之動態關係研究-以原舞者舞團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6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bh5gtd |
| 98 |
伊莉娜 |
二十世紀初俄羅斯表演藝術社會關聯網絡研究:以俄羅斯藝術經理人斯洛垓‧德亞茲列夫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6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dagma |
| 97 |
陳汗青 |
街舞工作室領導者對組織文化的影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tdk7yn |
| 96 |
卓昀姿 |
當藝術遇上戲劇 《瑰寶1949》中的文化符碼分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5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n5mf5 |
| 95 |
許逸羽 |
以賦權為基礎探討文化創意產業育成模式:以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5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trpfg4 |
| 94 |
林科呈 |
Live House與臺灣音樂產業之互動關係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1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se778 |
| 93 |
丁淑敏 |
國家古典音樂人才培育的補助機制-以文建會「音樂人才庫」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100 |
碩士 |
16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7d3g8 |
| 92 |
周瑛芬 |
明華園之組織發展與展演活動管理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2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pu459z |
| 91 |
鄭芮蕎 |
劇團長期校園演出的執行與效益-以大開劇團「兒童戲劇校園巡演暨故事創作比賽」計畫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9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53f9z |
| 90 |
邢芃玉 |
藝企合作中介者執行力之研究-以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為個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8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u9d38 |
| 89 |
侯曉君 |
臺灣紀錄片製作資助來源之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6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g29f6 |
| 88 |
曹君武 |
臺灣流行音樂評論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72fx5 |
| 87 |
林芳如 |
當代台灣部落劇場發展之研究─以樂野部落劇場發展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8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52z64 |
| 86 |
葉韋柏 |
從陳列展示到策展觀念—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覽規劃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2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sm9q95 |
| 85 |
蕭淑玫 |
『舊作重製』對現代劇團營運之效益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1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u6e7s |
| 84 |
陳奕璇 |
臺灣獨立音樂廠牌與創作者合作關係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9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fbbwth |
| 83 |
王柏鈞 |
群聚的想像: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政策規劃與實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4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rmx7v2 |
| 82 |
黃鐘瑩 |
台灣聲音藝術創作環境與展演資源之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3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9dy2u |
| 81 |
馬南璇 |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博物館會員制度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0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9q3ea |
| 80 |
王嘉蔚 |
台灣表演藝術家國際駐村交流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10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u36hv |
| 79 |
葉克秋 |
表演藝術周邊商品產製意義與消費價值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9 |
碩士 |
9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f5252 |
| 78 |
曾建霖 |
當代藝術的美術館創作機制—以法國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部門做延伸思索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16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3ckpu |
| 77 |
林琇瑛 |
國內表演藝術經紀現況發展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8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ekv85 |
| 76 |
李敏榕 |
淡水鼻仔頭史蹟生態區的經營與管理規劃之研究:一個生態博物館的案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7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dr2dp |
| 75 |
陳佑琳 |
藝術作為社會實踐的平台: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10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zh23vt |
| 74 |
端木芸珊 |
從工作者觀點探討台灣影展工作環境及其影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12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ejgx2t |
| 73 |
許蕙美 |
表演藝術跨城市合作創作之經驗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8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a3hb3 |
| 72 |
范譽莉 |
吳瑪悧《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2008)的創作意涵與社會實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9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y4456 |
| 71 |
黃湘云 |
大學劇場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25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4gxsk |
| 70 |
饒立凡 |
臺灣西式樂團國際展演經驗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7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dvvw4 |
| 69 |
邱筱喬 |
兩廳院的誕生與文化政策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8 |
碩士 |
15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89v76 |
| 68 |
林旻諠 |
日治時期臺灣西式音樂之殖民現代性探索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0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d9e3f6 |
| 67 |
洪榆橙 |
喧嘩之外的凝視─臺灣地方文化藝術節現象與政策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5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j5f5m |
| 66 |
胡永芬 |
獨立策展的操作內容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5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e47ng |
| 65 |
侯秀華 |
臺灣民族舞蹈團體的專業化發展與影響–以台北民族舞團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8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7qwj8 |
| 64 |
黃惠玲 |
藝術文化活動作為體驗經濟的實踐向度–以誠品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exgkx |
| 63 |
盧崇瑋 |
台灣現代劇場執行製作與行政劇場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1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3xm6z |
| 62 |
伍致潔 |
臺灣現代舞蹈團體的檔案保存與管理之研究-兼論『國家舞蹈中心』建構之必要性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7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d85x5a |
| 61 |
劉碧旭 |
戰後臺灣公立美術館政策研究:以藝術知識的分類與管理為核心課題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2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892y6 |
| 60 |
吳書榕 |
表演藝術團體知名度及贊助者類型影響觀眾態度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8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92c85 |
| 59 |
林巧婷 |
平衡計分卡理論對表演藝術團體之適用性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2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hv4s8e |
| 58 |
林靜宜 |
台灣的表演藝術機構行政法人化之研究-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9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kg7t6 |
| 57 |
蔡如歆 |
從組織行為架構探討現代戲劇團隊行政人員留任因素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1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2rasr |
| 56 |
秦雅君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作為企業與藝術中介組織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4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2md8w |
| 55 |
莊增榮 |
表演藝術觀眾開發成效之研究—以金枝演社《山海經》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7 |
碩士 |
15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6jdye |
| 54 |
黃靜惠 |
地方特色產業的形成及發展–以新竹進益摃丸文化會館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8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hew3g |
| 53 |
邵仙韻 |
北海岸文化觀光資源分析與運用策略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3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5n97y8 |
| 52 |
吳紹芬 |
文化行政與管理學科實習制度之比較研究—以德國經驗與觀察為重點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5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5p557 |
| 51 |
熊婉容 |
創作人調適與成長之歷程-創意市集創作者經驗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1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he263p |
| 50 |
周佩璇 |
九Ο年代以來臺灣視覺藝術機構與獨立策展人興起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0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xmqpg |
| 49 |
吳碧容 |
台灣小型現代舞團經營發展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0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v8a3t |
| 48 |
林佩宜 |
企業贊助藝術活動中合作模式之研究—以英國藝術與企業協會「新伙伴」計畫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4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4mbsm |
| 47 |
陳嘉琪 |
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藝企合作模式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2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9hbm8 |
| 46 |
李心瑩 |
生態博物館的理想與實踐—以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4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kepuv2 |
| 45 |
郭士榛 |
從國外藝企平台之建構探討國內藝企平台之可行模式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2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t6a6b |
| 44 |
潘罡 |
文化旅遊之於節慶建構–作為台灣舉辦藝術節的參考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6 |
碩士 |
15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s75w8 |
| 43 |
黃毓棠 |
台灣現代劇團—『屏風表演班』經營管理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11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ds5jp |
| 42 |
洪德仁 |
社區產業之研究–以北投文化基金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18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3cqskp |
| 41 |
洪致美 |
公共藝術獎助政策對視覺藝術生態之影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11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junj5 |
| 40 |
林佳慧 |
從組織屬性探討藝術節之運作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10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7a799 |
| 39 |
張振豐 |
戰後日本美術館策展機制之研究:以「福岡亞洲美術館」及其「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9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75egc |
| 38 |
葉子彥 |
臺灣高中(職)專業戲劇教育發展之探討——以復興高中戲劇班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14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yf833 |
| 37 |
許美惠 |
七0年代以來臺灣歌仔戲的現代性回應及其經營模式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9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x4t2gm |
| 36 |
蕭宗煌 |
從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殖民現代性–論臺灣博物館系統的建構願景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5 |
碩士 |
14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ne6j8q |
| 35 |
廖億美 |
藝術介入公共領域的創造性關係–一個台灣環境運動的視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10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y9u7b6 |
| 34 |
徐盛禎 |
售票系統經營與管理之研究-以兩廳院售票系統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12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tgf2g |
| 33 |
劉家渝 |
表演藝術觀眾資訊尋求與會員制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9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ejnc4 |
| 32 |
呂佳玲 |
公立交響樂團的非專職人力運用–以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10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2ssvh |
| 31 |
林霈蘭 |
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探討朱宗慶打擊樂團隊的多元發展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6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g4qux9 |
| 30 |
任明芬 |
台灣線上音樂購買意願之研究-聯合分析法之應用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8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39c77 |
| 29 |
歐陽穎華 |
社區產業發展之策略規劃研究—以中寮社區休閒農場設置案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91 |
https://hdl.handle.net/11296/6pg6x8 |
| 28 |
黃琦惠 |
澳洲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20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26jm5 |
| 27 |
蔡佩璇 |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創業模式之研究-以琉園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7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mnejj5 |
| 26 |
鍾廷采 |
台灣業餘崑劇團觀眾發展之研究──以水磨曲集崑劇團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21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w56sxv |
| 25 |
黃金鳳 |
閒置空間再利用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機制之研究-以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13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u5ka3p |
| 24 |
周昱良 |
公立美術館的人力需求與志工運用─以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11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2nv2p |
| 23 |
林聖凡 |
影響青少年觀賞或參與表演藝術活動之因素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14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eyt723 |
| 22 |
李菁萍 |
藝術再造社區的機制與管理–兼論新類型公共藝術的發展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8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e9u8y |
| 21 |
徐佩瑩 |
都市型文化產業策略發展之個案研究–以台北市文化產業政策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4 |
碩士 |
17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a4e56q |
| 20 |
楊采薇 |
兒童劇場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1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6psy9 |
| 19 |
李金峰 |
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傳統表演藝術觀眾行為﹘以舞台歌仔戲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1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x957h |
| 18 |
梁秀庭 |
國立博物館經濟價值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馬諦斯特展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0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jr7kq8 |
| 17 |
陳音如 |
國內主要表演藝術場地收益落差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新舞台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0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bt36v3 |
| 16 |
施沛琳 |
寺廟文化藝術功能之探討-以台北保安宮為個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58 |
https://hdl.handle.net/11296/u4n892 |
| 15 |
許月梅 |
藝文團體著作權管理之研究-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3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x3up3 |
| 14 |
史昀黎 |
戶外劇場空間規劃與用後評估-以荒山劇場、臨水劇場、火舞劇場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24 |
https://hdl.handle.net/11296/8m4hva |
| 13 |
洪智郁 |
表演藝術組織會員制度研究—聯合分析法之應用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0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v344qc |
| 12 |
李立恆 |
美術館之構成元素研究:以台南市創立亞太美術館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77 |
https://hdl.handle.net/11296/2xxx2k |
| 11 |
蕭青杉 |
從體驗行銷觀點探索音樂產業的產品創新-以風潮音樂為個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7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7mfffg |
| 10 |
姚竹音 |
著作權法制與台灣文化藝術發展連動關係之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23 |
https://hdl.handle.net/11296/mqwts3 |
| 9 |
蔡美文 |
閒置空間再造–管理者與藝術家關係探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0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9x5mb6 |
| 8 |
李立菁 |
台灣古典音樂著作權仲介團體之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3 |
碩士 |
136 |
https://hdl.handle.net/11296/d3xsak |
| 7 |
黃素貞 |
傳統藝術專業傳習之研究-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2 |
碩士 |
|
https://hdl.handle.net/11296/uh98v9 |
| 6 |
馬元容 |
從傳統節慶到新公共平台─以臺北縣為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2 |
碩士 |
112 |
https://hdl.handle.net/11296/dn88ab |
| 5 |
蔡孟君 |
台北市中大型劇場定位研究—多元尺度分析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1 |
碩士 |
85 |
https://hdl.handle.net/11296/hjffgn |
| 4 |
楊宗陶 |
國家京劇團之設置與營運研究-由國光、台灣戲專兩京劇團之整併談雙軌體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1 |
碩士 |
100 |
https://hdl.handle.net/11296/yfstjq |
| 3 |
楊惠如 |
表演藝術資源依賴與建構-釋析表演藝術組織之多角化策略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1 |
碩士 |
129 |
https://hdl.handle.net/11296/4j2s3g |
| 2 |
陳長華 |
畫家‧創作‧市場-以八○年代台灣畫廊為中心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1 |
碩士 |
128 |
|
| 1 |
林朝號 |
表演場所與南台灣藝文發展-兼論高雄設立大劇院之可行性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
91 |
碩士 |
93 |
|